摘要:對農(nóng)藥通過空氣運輸并沉積到靶標植物表面(葉片或其它部位),、地面(土壤表層)以及大氣(隨風飄移)等不同部分的沉積進行研究,。以苦苣菜、棉花和稗草作為靶標植物,,取其不同生長階段(總葉面積分別為15,、135、300cm2)作為研究對象,。在開路式風洞噴施加有熒光示蹤劑噴霧介質,,通過清洗并分析植物葉片、地面上放置的聚酯薄膜卡和風洞中懸掛的聚乙烯線測定熒光劑含量,,分析不同體積中徑,、噴霧角、霧滴速度、流量,、噴頭高度,、風速、植物類型,、生長階段等因素時的農(nóng)藥霧化后的分配過程,,定量測試不同參數(shù)對農(nóng)藥在植物、地面和大氣中的沉積比例分配的影響,。建立了基于跨幀技術的粒子圖像測速系統(tǒng)來增加測速范圍,,包括激光成像系統(tǒng)、脈沖發(fā)生器和分析軟件,。結果表明,,噴霧角、霧滴速度,、流量,、植物類型等參數(shù)對植物、地面和大氣等不同部分農(nóng)藥分配比例的影響不大,,而霧滴粒徑,、噴頭高度、風速,、植物生長階段對植物,、地面和大氣等不同部分農(nóng)藥分配比例的影響顯著。當霧滴粒徑由445μm減小到181μm時,,地面上的沉積比例由82.7%減少到57.7%,,空氣中飄移部分的比例由30%減少到0.8%。當噴霧高度為40~60cm,、風速2~4m/s時,,農(nóng)藥在植物上的沉積比例都達到13.4%以上。因此,,噴施農(nóng)藥時,,應盡量使噴霧高度為40~60cm,風速小于4m/s,,并根據(jù)防治目標,、附近環(huán)境確定霧滴粒徑。當噴施土壤活性除草劑等農(nóng)藥時,,應選擇產(chǎn)生較大的霧滴粒徑,,以增加在地面(土壤)上的沉積比例,;而對于防治飛行類害蟲,,農(nóng)藥在空氣中飄移部分的比例可以提高防治效果,所以較小的霧滴更加有效,。靶標植物本身的特性也會影響農(nóng)藥的有效沉積效率,,植物的生長階段越靠后,,葉面積越大,農(nóng)藥在植物上的沉積比例越高,,在地面上沉積部分的比例越低,,噴施除草劑時,盡量減少藥劑在單子葉作物葉片上的沉積,,增加在雙子葉靶標雜草上的沉積量,。選擇不同的參數(shù),將導致植物上的藥劑有效沉積明顯不同,,也會引起農(nóng)藥流失部分的明顯不同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