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為探究東北黑土區(qū)不同灌溉模式下稻田溫室氣體排放和土壤礦質氮特征,,于2019年在黑龍江省慶安國家灌溉試驗重點站測坑內(nèi)進行了試驗觀測,,按照不同的灌溉模式設置了控制灌溉(KG)、間歇灌溉(JG)和濕潤灌溉(CI)3個試驗處理,,以當?shù)爻R?guī)的插秧淹灌(CK)為對照,,研究了不同處理的稻田溫室氣體甲烷(CH4)和氧化亞氮(N2O)排放量、全球增溫潛勢值,、以產(chǎn)量為基準的全球變暖潛勢值及0~60cm土壤NH+4N含量和NO-3N含量的變化過程,,以及0~20cm土層土壤溫度和礦質氮含量與CH4和N2O排放量的相關關系。結果表明,,隨著水稻生長發(fā)育進程的推進,,各處理稻田土壤各土層溫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;各處理CH4和N2O排放量均呈先增加后減少的倒“V”形變化趨勢,,CH4和N2O的排放峰值分別出現(xiàn)在拔節(jié)孕穗期和抽穗開花期,。從時間上來看,CK,、JG,、CI處理的稻田土壤NH+4N含量拐點在分蘗中期和抽穗開花期,,KG處理拐點在拔節(jié)孕穗期和乳熟期,而所有處理的土壤NO-3N含量最大值均出現(xiàn)在分蘗前期,;從空間上來看,,不同處理稻田土壤NH+4N平均含量隨著土層深度增加而逐漸減少,而NO-3N平均含量CK處理隨土層深度逐步增加,,其余各處理為先減少再增加變化趨勢,。土壤溫度與CH4排放量有顯著相關性,而與N2O排放量相關性不顯著,;各處理土壤NH+4N含量與CH4和N2O排放量呈正相關,,而土壤NO-3N含量與CH4和N2O排放量呈負相關。各處理稻田CH4累積排放量由大到小依次為CK,、JG,、KG、CI,,N2O累積排放量由大到小依次為CI,、KG、JG,、CK,,各處理CH4和N2O累積排放量均與CK處理差異顯著(P<0.05),從單位產(chǎn)量溫室效應(GWPy)來看,,KG,、JG、CI處理分別較CK處理降低24.98%,、27.69%和24.06%,。研究結果可為東北黑土區(qū)稻田減排和提高土壤礦質氮利用率提供理論依據(jù)和技術支撐。